果然世界名言从来都不曾出错,这次上合组织峰会上火星策略,“狗中哈士奇、国中土耳其”这句世界名言再次得到印证。
作为北约国家,土耳其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,理应与北约保持高度一致,共同针对俄罗斯,但现实情况却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俄乌冲突的立场上,至少在表面上,居然始终维持着中立状态,甚至埃尔多安多次表明,愿意充当俄乌冲突调停者的角色。事实上,土耳其以调停国的身份,在俄乌冲突时期,拉拢俄乌坐到谈判桌前,成功协调了俄乌开启“黑海粮食通道”,当然,那时候埃尔多安还拉上联合国为自己背书,所以,“黑海粮食通道”是一个土耳其,乌克兰,俄罗斯,联合国的四方协议。
但土耳其这种中立的形象并没有持续多久,之后,埃尔多安的行为就引发了普京的高度不满。虽然埃尔多安多次表示土耳其愿意成为促成俄乌和谈的平台(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,又是与俄罗斯交好的国家,确实具有成为俄乌和谈的地点之一),但普京对此完全不感冒,甚至可以说是——置之不理。
之所以普京持这样的态度火星策略,与土耳其其背地里支持乌克兰发展无人机有关。当普京发现这个问题后,就再也没有理会过埃尔多安的意见。然而,此时的土耳其并没有终止与乌克兰的无人机合作计划,反而投资数千万美元,在乌克兰建设了一家无人机工厂。
对此,普京自然洞若观火,就在土耳其投资乌克兰的无人机工厂建成准备投入规模化生产时(也就是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即将召开前夕),俄罗斯不偏不倚,就在这个时候,精准打击了这家工厂,把这家工厂夷为平地。这让埃尔多安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:承认这家无人机工厂是自己的不行,不承认这家无人机工厂是自己的也不行。
所以这次会面能明显看出两人的状态:普京是笑而不言,埃尔多安则看起来忧心忡忡:要有多尴尬就有多尴尬。
两人都是笑嘻嘻的表面,两人都是内心里各自的盘算、各种的骂娘。
火星策略
凯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