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公安部印发实施《关于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提出要向保护科技创新、推动产业发展、促进文化繁荣、守护民生安全精准发力;完善打击模式日天金策略,对知识产权犯罪实施精准打击、深度打击、规模打击、联动打击,提升全环节、全要素、全链条打击质效。
知识产权是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制度基石,是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。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,承担着依法打击违法犯罪、维护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、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等职能。近年来,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,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,在赋能创新驱动、优化营商环境、促进文化繁荣、保障民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是保护创新、服务发展、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。当前知识产权犯罪日益呈现新的发展趋势。一是犯罪行为向新领域新业态拓展,芯片制造、信息技术、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成犯罪高发地。二是犯罪类型集中,民生领域的制假售假犯罪仍为主流,同时犯罪行为向线上迁移明显。三是犯罪组织化、链条化程度加深,如公安部近期公开的5起典型案例均涉及多人作案,其中商业秘密犯罪还涉及境内外联动、多地协作。
这些犯罪新趋势反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形势,同时也对执法机关的办案能力、跨域协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。《意见》的出台,为公安机关更好应对知识产权犯罪新趋势日天金策略,以法治手段护航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行动指南,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。
首先,《意见》明确提出向保护科技创新精准发力,深入开展防范打击商业秘密犯罪“安芯”专项工作,为公安机关聚焦打击创新领域犯罪提供了清晰路径。商业秘密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,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但此类案件存在着鉴定难、损失认定难、犯罪手段智能化、犯罪行为跨区域跨国境等难点。《意见》为公安机关精准打击商业秘密犯罪作出了明确指引,这意味着公安机关要强化专业支撑,会同有关部门完善鉴定检验工作制度,建立跨部门专家共享制度,深化国际执法合作,带动提升侦查办案水平,为企业创新、产业升级筑牢法治屏障。
其次,《意见》坚守民生安全底线,着力提升群众“幸福指数”。民生领域的知识产权犯罪直接关乎群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,是公安机关执法的重点。近年来,从查处假冒婴幼儿配方奶粉到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等,公安机关始终以“零容忍”的态度打击犯罪、回应民生关切。此次《意见》明确提出要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多发性犯罪,消防器材、建筑材料、电气设备等领域危害生产生活安全的假冒伪劣犯罪,涉种子、化肥等套牌侵权犯罪,以及制售假烟犯罪,通过聚焦这些“关键小事”,深入打击民生领域知识产权犯罪和假冒伪劣行为,以常态化执法形成长效威慑,将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。
最后,《意见》强化了协同治理及预防犯罪理念,强调打击知识产权犯罪需多方协同,要推行主动警务、预防警务,强化法治服务的精准供给。随着知识产权犯罪打击难度的加大,仅仅依靠公安机关难以实现最佳打击效能,与此同时,从源头防控风险往往比事后打击成本更低、效果更好。根据《意见》精神,公安机关内部要形成精准、深度、规模、联动的打击体系,外部要建立起部门协作、国际合作的协同机制。要将犯罪预防理念深度融入工作体系,构建服务型执法机构,通过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,引导市场主体强化自我保护。此外,要将企业群众的关心关注转化为发现问题、推动工作的源头活水。这种“打击+预防+服务”的多元治理模式,既能提升打击质效,又能降低社会治理成本。
总之,《意见》对公安机关高标准保护知识产权、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详细部署。期待公安机关积极推动《意见》落地落实,通过更精准的执法、更严密的防控、更高效的协作,不断净化市场环境、激发创新活力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。
(施小雪日天金策略,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)
凯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